Home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杂文 | Github | 知乎专栏 | Facebook | Linkedin | Youtube | 打赏(Donations) | About
知乎专栏

16.9. 成为管理者

本文讲述管理者的成长历程以及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解决。

职场的升迁,最重要的只有两次:第一次是从员工到管理者,第二是从高管到股东。前者是把事干好,把工作做到优秀乃至卓越才是职场的核心竞争力。后者是把事干成。

16.9.1. “管理”管的是什么?

  • 管人:合理化利用人力资源
  • 管事:优化流程,高效做事
  • 管钱:最大化利用现金流

16.9.1.1. 管理层的职责

管理人员的职责是什么呢? 不同级别的管理层职责是不同的,一般分为三层,即高层,中层,和基层。他们的侧重点也不同。

早期

  • 高层管理:计划,组织, 决策。

  • 中层管理:指挥,协调,控制。

  • 基层管理:执行,检查,改进。

但中国很多企业有所不同,中层策划,高层决策。

现今

  • 高层管理:策划,组织, 决策。

  • 中层管理:计划,协调,控制。

  • 基层管理:执行,检查,改进。

16.9.1.2. 中式管理中领导一词有不同的含义

在中国企业中,领导或管理层,有着不同的含义。

中式管理中领导一词的多种解释:

  1. 领导者,带领团队向前冲的人
  2. 决策者,排板的人
  3. 组织者,组织协调,上传下达
  4. 监督者,监工,追时间和进度
  5. 忠层管理者,对老板忠心的人
  6. 虚职,打酱油的

16.9.2. 管理层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管理层应该具备几种能力:

  1. 前瞻性
  2. 大局观
  3. 管理能力
  4. 创新能力
  5. 合作能力
  6.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结果负责

在我还未成为管理层的时候,我常常听到我的上司说这句话【要为结果负责】,当我成功做到管理层后,开始反思这句话。

如果只为结果负责,可以招聘一个助理和秘书干这个工作。

管理应该为过程负责,设计,制定,可重复执行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为结果负责的,那不叫管理,只能称为“管”,而“理” 所代表的就是过程。

我认为管理需要做的四件事,计划,执行,检查,改进。 “结果”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即第三个环节。

管理层的工作这样进行的,首先做计划(包括战略层面和执行层面的计划),接着是分解任务到执行层并执行,然后检查执行层的汇报结果,最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改进之前工作,不断迭代,不断优化(包括流程,工艺,技术,成本,管理等等......)。

以结果为导向,为结果负责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我先说说以流程导向,以流程导向可以为企业打造一个平台,做到任何一个岗位流程化,标准化,经过规范的培训后,任何人都能胜任这项工作。

以结果为导向,忽视中间的过程,会产生对人的依赖,我们常常发现一旦管理层发生变动,下面所有的流程都要调整,很多岗位甚至出现了不可替代性,或是替代成本过高。

管理黑洞

活在竞争对手的阴影下

做企业的本质还是为用户创造价值,不能把打败对手当成使命和目的。企业的眼光要看用户,不要看对手,像110米跨栏一样,你必须盯着阶段性目标,跨越你的障碍,过程中一定会有竞争对手,你只能用余光瞄他,如果你去对打,你也到不了终点。

无法流程化,标准化,不可重复

石沉大海,不了了之
到处救火

发现问题,制定规范,无人检查

16.9.3. 准备成为管理者

假设你有转管理的意愿或者突然被任命为经理,目前就你一个人,公司对你很信任,权限充分授权,那麽你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管理管理者是无法通过读书实现的,如果你希望成为管理者,那么你就需要有一个平台和锻炼机会,怎么获得机会呢?

可以通过部门轮职或者跨部门项目合作获得这个机会,抓住一切机会积累经验。

16.9.3.1. 没有下属怎么学习和实践管理?

没有那个公司敢让一个没有经验的人去管理团队,敢这么干的一般是自己的亲爹锻炼儿子。那么如何从一个执行者走向管理层呢?

答案就在工作中,当你的上司让你把手上的工作分配一些给其他同事,或者让你带一带新人,你便有了机会。

你要做的很简单:你来讲,他来听,你来做,他来看。

分配出去的工作首先要有计划,然后执行,接着是检查,最后是复盘改进。

这就是成为管理层的开始。

16.9.3.2. 从技术转管理

从技术转管理是最好的过度,因为一直伴随项目成长,对项目非常熟悉,所以能掌控项目,这个优势是其他管理人员所不具备的,同时风险可控。但这个脚色转换也需要时日,并非一朝一夕。

好的企业都会培养一些有潜力技术人员,使之能够承上启下平稳过渡。

需要注意的是,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有些人可能会心理不平衡,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的差距,否定别人的成功。

16.9.3.3. 空降到管理层

企业为什么要空降管理层?

有两个原因,现有的团队成长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现有的团队成长需要有参考;

当你空降到一个团队你应该做什么?

假设你被任命为软件开发项目经理,目前有一个团队需要你负责,公司对你很信任,权限充分授权,那麽你应该做些什么呢?

空降的管理层,公司对你抱有很大的期待,你是去救火,基本没有好事等着你。你会遇到各种问题:

现有的团队不接受你,不服从你指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空降的管理层会自带下属。

你刚刚就任,根本不了解细节,还有这个的很多禁忌,无论现在的项目有多少问题,你要做的事倾听各抒己见,不要盲目说no, 虽然现在的项目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都也是很多人心血,有他存在意义。当你解了后,就可以大刀阔斧的干了。

另外你不要想着急于做出成绩,也不要做得最好,否则你立了一个很高的标杆,公司会期望你做的更好,你自己也无法超越自己。

16.9.3.4. 从专才到通才

要想具备领导整个企业的能力,就需要从专才变成通才,即要对各个职能部门都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才能解决相互冲突的问题。

作为“一把手”,领导者要了解财务、营销、运营、人力和研发这些部门解决业务问题的不同方式,每个部门使用的管理工具(贴现现金流、顾客细分、工艺流程、接替计划、门径管理等)也是五花八门。领导者要通晓各个部门的思维模式和语言,并在必要时为他们翻译。

16.9.3.5. 从分析者到整合者

光有分析能力远远不够,他们还要知道如何做取舍,就自己的决定给出合理解释。公司领导者的职责是管理和统筹职能部门中的各种知识,解决重要的组织问题。

16.9.3.6. 从战术家到战略家

从局部战术向全局战略转型

16.9.4. 管理层的角色变化

当一个员工走上管理层后每个阶段都会发生变化,随着服务企业的规模变化,所需的具体技能也在不断变化。

16.9.4.1. 第一个阶段:队长

成为 Team Leader,不仅要带领团队,指导年轻的工程师,仍然要做很多开发工作,帮助年轻的工程师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16.9.4.2. 第二个阶段:经理

晋升到经理后,可能仍然要做一些工作来维护你之前编写的代码,但是工作重心应该是管理下面的团队领导,把控项目全局,对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交付。

16.9.4.3. 第三个阶段:主管

你已经不太可能直接安排工作给一线员工,甚至是团队领导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也在减少。你需要有大局观并专注企业规划设计,尤其是战术管理,这才是你创造的价值。

16.9.4.4. 第四个阶段:高管

战略决策制定,这些决策需要分解成目标,由其他负责人解决这些问题。关注点应该放在产品,市场,运营,研发……

16.9.4.5. 忠层管理

我们常常把这种角色称之为传话筒,在国内这样的管理层也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俗话说:存在即合理。

你是否想过,你的上司,能力没有你强,贡献没有你大,似乎他能坐在那个位置上是个奇迹,你想不通老板为什么会用这样一个人。 他是怎么坐稳位置的?他的没有危机感吗?没有压力吗?

这个人除了上传下达一无是处,除了开会没有其他手段。

他的口头语就是,你们看看怎么做,然后发给我,我整理一下回报上去。

事实上,作为中层管理的你,你也在用这样的人,不是吗?下面的员工看着你任用的基层领导他们也不明白,你怎么会用这样一个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大家都想用一个听话的人,听话才好用。所以上司最喜欢的下属往往不是能力最强的,而是省心的。

你能力很强,你仅仅需要一个听话的人帮你执行贯彻,而不需要他又太多的思想。只要他能100%的执行你的任务并反馈结果就够了。

同样,你老板的能力很强,他也只需要一个执行人,不需要他又太多的思想。

如果他有太多的思想,能力又很强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1. 意见出现分歧,导致不能100%执行
  2. 影响你战略规划

    很多企业核心战略规划只有少数人才能接触。下面的管层也知之甚少,战略规划一旦拟定只需要执行。但下面很多不明真相/知之片面的人会出现各种言论。

  3. 挑战你的权威包括老板的权威
  4. 越级上访
  5. 带队出走

我的职业瓶颈是因为,我能力太强,坚持原则,不妥协。能力太强并不好,公司不想依赖我的技术,将技术压在我一个人身上,风险会很大。

我被当成先锋官,公司扩张,不断设立分公司。于是就让我负责分公司,我从团队组建,招聘到公司进入正轨,该享受成果的时候,公司又将我分派的新公司重复之间工作。

公司对我这样的人就是利用法则,用废为止,绝不会任用。

网上有个内涵段子,任用奴才,利用人才,不用蠢才。

16.9.5. 管理者需要懂技术吗?

懂技术,在管理里面叫专业力,能帮管理者看清市场,行业,帮助管理者决策。

不懂技术的管理者只能用管理学的手段,组织,协调,考核,让现有的团队稳定运转起来,保证生产进行,业务开展等等

让我们比较一下,你就明白了:

乔布斯是个技术管理者,在他的带领下,苹果的创新一直处于行业领头羊位置。适合开拓

库克就是管理者,在他的管理下苹果实现了盈利,但是创新力明显不如乔布斯时代。适合守业

企业无法保持基业长青,就是因为守业吃老本,最终产品没有竞争力,被市场淘汰出局。

创新管理者是天赋与职业匹配的结果。普通管理者可以通过后天学习《管理学》知识培养。创新管理者比较难延续,第二代管理者接班常常找不到创新管理者,只能被迫进入守业状态。

不懂技术的管理者能否推动企业创新呢?

答案是非常非常难,几乎不可能,创新是反人性的,下面的人都图安逸,都不想做出改变。读历史你就能看到,每个朝代更迭,到了晚期,也会也很多大臣站出来做改革,无一成功。

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阻止企业衰亡吗?

有,直到合伙人制度的出现,让创新者成为合伙人,成为利益共同体。但是走出这步也是很难的,必须企业的上升期,邀请合伙人加入,此时很多高层看不到危机,将一大块蛋糕分给创新合伙人又极难舍的。而在企业走下坡路的时候再想扭转局面,就如同晚清的改革者,都是徒劳的。

16.9.6. 领导力,专业力,管理力

一个团队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一个领导也好,有三种必须的力,领导力、管理力、专业力。专业力支撑创新、管理力推动发展、领导力打造辉煌。造就卓越的企业,这三种力缺一不可。

这三种力是有排列顺序的,我的排列顺序是: 领导力>专业力>管理力,这种排序适合科技企业,其他企业也允许有其他组合。

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排列顺序也是可以灵活调整的例如:



高层管理者:管理力 > 领导力 > 专业力 
中层管理者:领导力 > 专业力 > 管理力
基层管理者:专业力 > 领导力 > 管理力

16.9.6.1. 领导力

领导力权力不等于,你有权利,未必有领导力,岗位赋予的管理权力不是领导力。

什么是领导力?

领导力是一种让别人追随你的能力,即使别人只是出于好奇。------ 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

简单来说,就是让大家自愿地信任,佩服,让人愿意追随,跟着领导者往前冲的能力。不需要通过太多花哨的学术去理解,你只要看过“抗日神剧”就能理解,领导力有具有风卷残云的能力。

对我影响比较深的一部电影《U571》

当船长告诉副船长泰莱这些话的时候“作为一个船长,你不能犹豫,你要采取行动,不果然行动,就危及全体船员,往往没有先例可遵循,资料不足,要当机立断”,“你出错,就要承担后果”,“假如你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就不适合当潜艇队长”,泰莱开始反思。

当大幅告诉船长泰莱,“指挥官有无限威严,是可敬可畏的人,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泰莱就已经担当起了船长的角色。

大多数的技术人员是被“管理”的,而不是被“领导”的,而技术人员更喜欢被领导,而不是被管理。

同样面对项目的一些问题,作为技术管理层你必须拿出方案,而不能将这些问题推给下属:你们看看怎么做,你们大家商量一下给我一个方案...等等

我平时对下属说:你们这么做,应该这样做.....,而不是:你们看看怎么做,你们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好的方案....(然后告诉我,我在跟上面说),管理层不是传话筒,上传下达的工作,秘书助理更适合。

领导力强,管理可以稍松散一点;领导力弱,用管理与流程补充。领导力不可复制,只能被另一种替代,管理可以克隆。

我更擅长领导,而不是管理,我认为领导力占80%,管理力站20%较为合理。

16.9.6.2. 管理力

What i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领导力与管理力有什么不同?

领导力是艺术,管理力是科学。

管理力是可以后天学习,可以通过正规课程培训,也可以自学,说白了是人就能干。

16.9.6.3. 专业力

专业力实际上就是指“专家型通才”或者说是“T型人才”

管理力可以通过学习掌握,领导力是一种魅力,这两种类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专业力是门槛最高的,很难后天通过学习掌握,只能是专业人员从技术岗位转向管理岗位达成。

专业力是创新的来源,所以具备专业力的管理层最具优势,这种人才永远都是紧俏的。

专业力能制造神话,领导力创造奇迹,管理力可持续发展,企业可以从领导型走向管理型,但从管理型过度到领导型阻力重重。

创造硅谷神话的不是领导力和管理力,而是专业力。比尔盖茨,乔布斯,拉里·佩奇,扎克伯格... 都是专业力报表的人。

16.9.6.4. 总结

人们乐于被领导,但他们不喜欢被管理,不喜欢像牛一样被驱赶或指挥。管理者强迫人们服从他们的命令,而领导者则会带领他们一起工作。管理是客观的,没有个人感情因素,它假定被管理者没有思想和感受,被告知要做什么和该如何做。领导是引领、引导,它激励人们达成目标。领导力是带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的,它不是你能命令的,也不是你能测量评估和测试的。



西方企业:专业力 > 领导力 > 管理力
中国企业:管理力 > 领导力 > 专业力

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对比我开头提到的排列顺序,比尔盖茨在中国只配做个基层管理者。就像西方学者评价毛主席,在西方只能做一名图书馆管理员一样:),在这篇神奇的土地上,什么奇迹都能发生。

专业力类型的领导在中国逊于其他两种类型的领导,其主要原因是在中国职场中,要处理很多琐碎事物,还要应付除工作之外的很多事情,如官场,政治等等。

这几种力中只有管理力门槛最低,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弥补,所以中国人更热衷于MBA。进入21世纪科技快速发展,仅仅依靠管理力和领导力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企业管理,需要重新洗牌,专业力将站绝对优势。

对于专业力型领导,需要给他配个助理,助理来处理日常繁杂的事物,这样他才能集中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工作上。

16.9.7. 执行力还需方向正确目标明确

我们的工作大致可分为两类:

  1. 重复形工作
  2. 创作形工作

重复形工作:又分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考察对工作流程掌握的手工熟练读,脑力劳动者考察对知识的掌握熟练读,管理这一类人主要是看执行力。

创作形工作:也分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被成为匠人,脑力劳动者的标签比较多,管理层、设计师、作家,科研人员……,管理这一类人主要看创造力。

重复形工作,就是严格执行流程,不出错,管理层的职责是制定流程,改进流程,监督结果。

创作形工作,不能用管理思维管理,而是提供环境,提供资源,激发员工创造力。

16.9.7.1. 什么是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

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行动力。

16.9.7.2. 执行力问题出在哪里

说到执行力,任何组织的执行力都无法与军队相比。军队也有执行力不灵的时候,问题出在哪里?

我最近看中国近代历史,得到一些启发,在战争中由于战略错误,指挥失误等等原因,使前线士兵成为炮灰。这种战场可能站战役2/3甚至更多。

打仗是一个靠经验积累的技术活,是无法从课本中学到的,课本上总结的前人的经验,实际中需要随机应变,仍需要你反复实践,总结。

实践课的成本是极高的, ————— 一将功成万骨枯。

如果你不能快速低成本掌握这项技术,———— 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商场如战场,在商战中,由于你的战略失误,将团队累死或失去团队对你的信任,甚至质疑你,执行力将无法贯彻下去。

16.9.7.3. 执行力与SMART原则

这里有一个概念,既SMART原则。所谓SMART原则,即是:

  1.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5.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16.9.8. 什么是格局

俗话说:烙饼再大,也大不过烙饼的锅。一个人的成就再大,也大不过他的格局。

格局就是具备高视点,宽视野,深洞察,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去看事物,同时不受思维定势的限制。

思维定势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表现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作特定方式的加工准备。它阻碍了思维开放性和灵活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和呆板。这使得人们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到阻碍。

人的思维定势会被经历,职业,圈子,财富,出身等很多因素所困扰。

16.9.8.1. 技术人员的大局观

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如何拆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做显然会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容易些。但是这带来一个新问题,我们丧失了如何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更大的整体的内在领悟能力。这导致了我们对现有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但无法预计实施该方案后产生的各种后果,为此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

而我们试图考虑大局的时候,总要在脑子里重新排序,组合哪些拆分出来问题,给它们编组列单。习惯性认为解决了所有微观领域的问题,那么宏观上问题就得到了解决。然而,这种做法是徒劳无益的,就好比试图通过重新拼起来的碎镜子来观察真实的影像。

所以在一段时间后,我们便干脆完全放弃了对整体的关注。

当今的社会,几乎所有的企业情况都是岗位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员工是企业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我们在招聘下属的时候也仅仅是用他的一技之长。项目一旦立项,我们就根据项目需求针对性性的招聘,短短半年团队就会膨胀数倍,但效率并不是成正比增长。另一个问题是这个庞大的团队合作起来并不尽人意。结果是 80% 协调的时间,20% 实际工作时间。

很多技术人员埋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更擅长解决自己专业范畴的问题,这样是不对的,技术人员应该培养广泛的兴趣,不仅仅要成为技术全栈,还要涉略艺术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