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杂文 | Github | 知乎专栏 | Facebook | Linkedin | Youtube | 打赏(Donations) | About
知乎专栏

2.2. 学历和能力哪个更重要

2.2.1. 学历只是入场券而已

北大的学生和老师有这样一段对话

学生:“老师!我从北大毕业之后,应该如何定位自己?”

老师回答:“你们不过就是社会底层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那批人。”

2.2.2. 什么是「能力」?

能力比学历重要,但不是人人都有能力,学历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只要你下功夫,就能获得,因为有标准答案。能力更多是天赋与职业匹配甚至还有机遇成分,能力只看结果,每个人的成功各有各的不同,没有标准答案。

即获得能力的难度更大,能力 ≠ 经验。经验是可以通过工作阅历积累,经验只是能力的一部分。

所谓「能力」是指「创造知识」,经验是「运用知识」,学历是「学习知识」。

2.2.3. 横向比能力

20年的职业生涯,从被面试,到面试别人,工作中也曾经尝试全部招聘来自985、211,最终我得出“能力“更重要。

学历相同的情况下(全部来自985、211),工作能力的差异是巨大的,80%的员工是平庸的(可以随时炒掉/替换),剩下20%的员工能力极为突出(真正为企业创造核心价值的)。这80%与20%虽然学历相同,甚至是同学,他们有着不同的职业生涯和落差极大的人生。

乔布斯说:一个优秀的员工可以顶50个平庸的员工。乔布斯曾说,他花了半辈子时间才充分意识到人才的价值,他曾在一次讲话中说过,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2名平庸的员工,后来发现能顶50名。由于苹果公司需要有创意的人才,所以,他大约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

雷军说:员工招聘上,我们的做法是,要用最好、最合适的人。你要找到最好的人,一个好的工程师不是顶10个,而是顶100个。所以,在核心工程师上面,大家一定要不惜血本去找,千万不要想偷懒只用培养大学生的方法去做。

学历相同,能力差距巨大:

  • 你去医院看病最能体会到这一点,同是博士学位的医生,为什么看病的能力会有差距?
  • 打过官司的人也能体会到,学历相同的律师,为什么有些律师胜诉率会那么高?
  • 如果你是孩子的家长,你更能体会到,相同学历的老师,为什么教学能力差距如此大?
  • 这种情况大学同样存在,为什么同是博士学位的清华北大教授对于其他大学是碾压的存在?

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企业遇到困难首选是裁员,而不是集体降薪。

这是因为在员工的眼里,他们与同事的学历是相同的并且意识不到人与人的能力差距的,员工认为自己跟同事是没有差距的,所以才有同工同酬的想法。

而在管理层的眼中,清楚每个员工的能力;企业渡过危机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裁员,顺带清理哪些能力差的员工,于是将能力差的员工处理掉,渡过危机之后也完成了一次大换血,再重新招聘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而集体降薪的方案,企业不仅为能力差的员工支付了工资,还埋下了定时炸弹。首先员工会集体反对(大家都认为裁员不会轮到自己头上),其次是能力强的员工(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很可能会趁此跳槽。

2.2.4. 为什么会出现巨大差异?

中国并不缺高学历人才,从中国的博士和院士的数量看,我国并不比发达国家少,为什么斩获诺贝尔奖数量屈指可数呢?我们的博士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博士相比差在哪里?

差的就是”能力”,当然你会举出无数的客观因素,环境,条件,等等……

我要说的是:有些能力是无法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例如将知识转化为是生产力的能力,天赋,情商,创造力……等等。

教育可以提高整体水平,但是无法教育出天才。例如在体育这个领域,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但是普通人无论怎么训练都不可能成为在国际赛事上获得金牌的运动员。

上面我了一个运动员可能很多人不服气,认为自己是知识型人才,我在举一个例子,英语教育,最终能熟练掌握英语的也是寥寥无几,你又会说这是教育问题。我只能说对于有语言天赋的人采用何种教育都能达到相同的目的。再举一个例子,医生这个行业,三甲医院最低要就是硕士学历,但是医生之间的医技差距也是很大的。

物理,数学,化学这些领域需要积累,我们出不了优秀人才可以原谅。那文学,艺术领域呢?

文学系毕业的文学博士,文学造诣能否达到鲁迅水平?答案是不能。我们再看看莫言,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同年12月6日,莫言获颁授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中央音乐学院博士招生信息(http://www.ccom.edu.cn/szc/jfjg/yjsb/zsxx/bszs/),每年有大量的音乐博士毕业,你能列举出当代中国有国际影响力的作曲家吗?或者举出一首国际影响力的音乐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招生信息(https://zb.caa.edu.cn/bszs/zsxx/index.html),每年有大量的博士毕业,北上广深的地标建筑几乎都是外国人设计的,摩天大楼,机场,高铁站,游乐园。

2.2.5. 大学教育的意义

理查德·莱文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曾在1993至2013年任耶鲁大学校长。他曾说:“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在他的演讲集《大学的工作》中这样提到:耶鲁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通识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即自由教育,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其核心是:

  • 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
  • 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这,才是莱文心目中耶鲁教育的目的。

2.2.6. 学历 ≠ 能力

毕业证仅仅表明你完成了四年规定的学业相关课程,并不能证明你的能力,什么能证明你的能力?

答:职业资格准入证书。

例如:“执业医师证”,“护士执业证”,“执业药师证”,没有这个证书即使你是博士学位也无法行医,护士也进不了医院工作。

各行各业都有这种职业资格准入证书,例如:教师资格证,建筑师,一级建造师,注册会计师,律师,税务师,电工证,消防证,吊车操作证......

有些证书还有期限,这是因为知识不断在更新,持证人也需要同步学习,所以每个几年需要重新考试。

甚至可能你想不到,驾照也算这类证书,这些证书代表了你的能力,不容置疑。

决定你是否能干什么工作的不是学历,而是职业资格准入证书。

2.2.7. 能力 ≠ 经验

什么是「能力」?很多人都理解为 能力 = 经验,即在社会上混几年积累了工作经验,就有了能力。这是大错特错的,经验只是能力的一部分,但能力不等于经验。

能力不是人人都有的,学历和经验都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尤其是是学历,因为有标准答案,所以容易获得。能力更多是天赋与职业匹配甚至还有机遇成分,能力只看结果,每个人的成功各有各的不同,没有标准答案,无法复制,即获得能力的难度更大。

所谓「能力」是指「创造知识」,经验是「运用知识」,学历是「学习知识」。

2.2.8. 学历 ≠ 学识

学历与学识的区别

学历只能用高低评判,学历越高知识面越窄是上升的金字塔结构。
学识与学历恰恰相反,是上升的倒金字塔结构,我们通常将学识与另一个词“渊博”共同使用。学识同义词有学富五车、知识渊博、才高八斗、多才多艺、博古通今等等。

学历可以看成是纵向发展,学识可以看成是横向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学历是从宏观向微观聚焦,而学识是从点到面的扩散。

2.2.8.1. 专才与通才

专才是指在某一方面具有专长而已,个人的职业生涯规范是深耕一个领域,专才适合解决特定领域的特定问题,如果你试图重新给他们安排其他岗位的工作,所创造出来的价值很难比得上他们的专业范围内创造出的价值。

通常专才适合做具体的事,而不适合做管理,管理会耗散他们的精力。专才非常适合外部招聘,空降到岗位,但很多企业急需专才花高薪挖过来,很快问题解决了,急需留用工作不饱和,转岗又发挥不出他的优势,最后选择辞退。

通才是指涉略知识面比较广,他们并不想深耕一个领域到极致,通才常常被人误解博而不精。博而不精的不是人才,只是普通员工。通才通常是在一个或几个领域较深入,同时掌握跨界知识,擅长统筹和整合的人才。

不要期望让通才通过培训和自学让通才成为专才。另外专才与专才之间沟通的成本比较高。

通才最终将走向管理层。

2.2.8.2. 跨界思维更重要

我们不缺各种领域的高精尖人才,要多少有多少,这个区域是职场红海。

互联网创新就是通过跨界思维实现的,将看似不相关信息和数据联系起来,所以具备跨界知识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这就需要有渊博的学识的人才,而不是高学历人才。

2.2.9. 创造力 ≥ 能力

学习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也是三种境界: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



创造力 ≥ 能力 ≠ 学历

能力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提高,但是创造力更像是一种悟道,念经的和尚很多,多数只能熟练背诵经文,但是成为高僧的寥寥无几。

更多的人停留在了运用知识这个阶段,无法再突破天花板。仅仅是运用知识,与生产线上的工人没有本质区别,无非是熟练与否,无法实现阶层的跃迁和改变命运。

对于企业来说更需要创造力,即创造知识。

2.2.10. 降维与升维

什么是「降维打击」,博士因为能力不足,做不了科研,没有成果。然后他只能离开博士圈层,去硕士圈层,利用学历优势,抢硕士生的饭碗。这就是「降维打击」。更厉害的是,博士发现硕士的工作也做不了,然后下沉到本科圈层,去跟本科竞争,抢他们饭碗。这是「二度降维打击」。依此类推…… 最后去抢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清洁工的工作。

本科的马化腾,师范马云,任正非,雷军他们碾压了麻省理工博士张朝阳,卡内基梅隆博士李开复 等等..... 这就是「升维打击」。

当下社会遍布「降维打击」,却少有「升维打击」。上学,学一种技能,拿文凭,然后采用“田忌赛马”法则,获取一份工作,成为“打工人”。选择降维这条路之后就与成功无缘。

你跃迁阶层了吗?还是下沉阶层了?

2.2.11. 成功要素

成功的要素是什么?我认为成功的要素是基础教育+后天努力+天分,如果按照100分划分权重:

基础教育60分+后天努力20分+天分20分=100分。100分不等于你就能成功,100分表示你具备成功的条件,100分能让你站在通往成功道路起跑线的起点上,接下来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学习伴随终身的,教育只能让你达到60分及格,无论学历有多高,我前面已经说过,高学历与学历低,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如果你大学毕业,书本一扔,不再继续学习,那么你在社会上,也仅仅是60分而已,不要妄想成功,成功跟你无缘。你的一生就是,朝9晚5的打工族,永远在金字塔的塔基这层。

2.2.12. 高学历的成功也是“幸存者偏差”

天才是先天存在的,天才只能被筛选出来的,无法后天教育出来的。天才经过筛选,给与良好的教育和环境,能使其才能更好的展现和发挥出来,这就是美式教育。很多有天赋的人,在未进入大学之前就已崭露头角,例如牛顿,爱因斯坦等等,国内也是如此例如韩寒,蒋方舟……

我们会看到很多公司常年在招聘同一个岗位,这个岗位不断的换人,招聘一个不合适,辞退,再招聘一个,再辞退……,原因就是没有招聘到能力匹配的人。很多公司和老板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团队频繁更换领导,每个新领导过来都会推翻原来的标准,同时推行一套新标准,有些领导会安排自己的人,也会辞退现有的成员,如此反复折腾,团队终将被拖垮。同时产生的时间成本,机遇成本,培训成本……。学历是敲门砖,敲开了你的门同时这块砖也砸碎了项目。

总之在中国拥有高学历的人如过江之鲫,能在所在领域能力突出的人却凤毛麟角。有人说低学历的成功者是“幸存者偏差“,我认为高学历的成功者一样是“幸存者偏差”。只是高学历人群不愿意承认这种偏差,不承认自己平庸,即使是在残酷的同学聚会上,他们仍然认识不到自己的能力偏差,会列举出无数的理由和借口,总之别人的成功都不靠能力是靠机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