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专栏 |
简历筛选 -> 电话面试 -> 面试(face to face) -> 确定录用
注意:没有笔试这项,没有必要,可以放在面谈中,作为互动的一部分。
面谈
后面工作交给HR部门负责
3:3:3 法则(本人发明的)什么是 3:3:3 法则?通常人们掌握一个领域的技能或知识需要最少 10000小时(10000小时定律 [1] )也就是 3年,一般人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规划也遵循这个原则。毕业进入社会,第一个三年是迷茫期,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领域,经过10000小时过回到自己的方向和领域。 有了方向之后,确立自己的目标,第二个三年开始发力,集中提升自己。此时已经工作六年,完全掌握了工作所需的技能,接下来三年就是技术输出了,为企业创造价值。
大多数面试都是考察应聘者的基础能力
例如:JVM,面向对象,设计模式,框架,数据库,第三方组件。结果只能招聘到执行者,被动接受任务,不会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遇到复杂需求无法提出解决方案。
关于面试题目,我们应该考察应聘者的思维能力
面试题目重点是对问题解决能力,和思路,方法,并没有正确答案。
考察应聘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路和过程非常重要,结果并不重要。能力强的应聘者会很快给出解决方案,能力差的应聘者通常束手无策。
反应到工作中,能力强员工面对需求和紧急事件能立即做出反应,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成长需求:0~3 年工作经验的员工,注重学习成长
提升需求:3~6 年工作经验的员工,注重持续提升
空间需求:6~9 年工作经验的员工,注重发展空间
自我实现:10+ 年工作经验的员工,注重自我实现
[1] 美国两位畅销书作家,丹尼尔·科伊尔的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与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一本类似“成功学”的书 《异类》 ,其核心都是“一万小时定律”,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