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杂文 | Github | 知乎专栏 | Facebook | Linkedin | Youtube | 打赏(Donations) | About
知乎专栏

16.4. 企业生命周期

学过市场营销的小伙伴一定很清楚,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

如果你喜欢读经管类书籍,例如吴晓波在他的《激荡三十年》,张磊《价值》,包括西方管理类书籍书中列举的那些曾经辉煌过的企业,如今仍然在市的不多。

企业也是有生命周期的:

四个阶段

在中国百年老店屈指可数,每家公司都逃避不了从起步、平庸、卓越、陨落这四个阶段。

仔细观察,这些公司都是伴随着行业生命周期,随着时代红利的结束,这些公司悄然消失,例如东莞的制造业亦是如此。

16.4.1. 基因突变是怎样产生的?

答案是环境变化(外因)和自身变化(内因)。如果环境不发生改变,基因是不会做出改变的或者说改变来自外因。当然从另一个角度,基因始终在变化,适应新环境的基因被保留了下来。

放在我们身上也是如此,要么自我进化做出改变去适应环境,要么被环境变化倒逼做出改变,总之接受改变的人与时俱进,拒绝改变的人被社会淘汰。

能主动改变的人是非常少的,因为自我身份认知让我们停留在过去,蒙蔽我们双眼,形成闭环思维,形成信息茧房,阻碍我们做出改变。更多的人则是被动被迫作出由外而内的改变。

主动改变的人,能抢占先机,同时伴随风险。被动改变风险较小,但容易错失良机。所以我们要不断思考和反省,去感受环境的变化,并作出改变。

这个理论也同样适合企业,拒绝变化,不作出变化的企业就会被市场淘汰,企业改变 = 创新。

16.4.2. 创新能力是一种天赋

我常常看到教别人创新思维文章跟视频,于是我便思考,创新思维是人人都具备的吗?创新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天赋?

知识技能是可能通过后天学习掌握的,天赋却不能。天赋分为显性天赋和隐性天赋,显性天赋是外向的,能展现出来。而隐性天赋自己本人都不知道自己存在某种天赋,隐性天赋会在某些情况下被激发出来变成显性天赋,一种情况是内在激发,俗称“悟”,另一种是外因激发,叫“启迪”。

显然创新能力是一种天赋,否则大学开一门课创新席位的课程,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出创新人才了,企业也不用求贤若渴了。

同理赚钱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天赋?答案是天赋或者叫财商,否则为什么大学没有开设这门赚钱的课程课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有14亿人口,每天做饭的人应该不下7亿吧?连续做饭10年的人也有5亿人吧?那这5亿人做了10年的饭餐,有什么菜品创新吗?答案是没有,人们每天做着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几种重复菜品。

这个问题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创新并不是集思广益,人多并不能提供更多的创新思路,反而集体行为会出现《乌合之众》效应。

如果人人都能掌握创新思维,创新将是井喷式的爆发,人类文明将加速进步。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创新思维永远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也就是少数人改变世界。

英国科学家李约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中国近代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现代科学?有这种版本的回答,我认为就是集体无创新所致。

16.4.3. 创新来自好奇心

这个观点我认同,但是人们的好奇心是怎么被扼杀的?

首先说好奇心是如何被驱使的,人们探索未知的外界,从经验中总结理论,当人们发现真理之后,成就感会驱使人们继续探索下去。

然后说好奇心是如何被扼杀的,当人们总结理论后,通过语言和文字传递给下一代,人们会先学理论,再去实践,人们常常认为前辈的理论都是正确的,并且经过反复验证过,前辈的理论就是真理,所以不再去质疑,也不再去验证和实践,人们对于已知事物是没有好奇心的。

16.4.4. 创新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企业要想发展,就要不断创新,不断淘汰自己过时的产品。每一个产品的出现,都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如果产品长时间不更新,就会出现与时代脱节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慢慢被消费者忽略。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企业要勇于淘汰自己的产品,这是企业自信、实力雄厚的表现,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应该有革自己命的勇气和魄力。

创新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多数人没有创新的想象力。当一个人是独立的时候,他的智商是最高的,一旦他进入了一个群体,要融入这个群体,赢得这个群体的认同,他就必须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会被群体排除在外,从此变成乌合之众的一员。

16.4.5. 企业为什么不创新了?

市场淘汰的不是公司,而是那些对管理认知不足和对市场不敏感的管理层和老板。

是时代成就了这些企业?不是企业造就了时代。

从卓越到陨落实质上是企业停止了创新,被市场淘汰出局。保持基业长青需要企业不断应对变化,做出改变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宾塞·约翰逊曾)

是什么阻碍了企业创新:

  • 管理层,管理层求稳心态,不鼓励创新,创新意味着伴随风险。
  • 绩效和激励,绩效和激励是员工求稳心态,员工完成岗位绩效,再付出是多余的。
  • 科研能力起点水平:创新所需的技术实力,美国能在短短的时间超越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靠的就是笼络全世界一流人才。

我在另一篇文章《个人能力大于团队力量》中谈到,如今的很多新兴领域组织形式已经不再是个人服务团队,而是团队服务个人,此前个人的作用是微不足道,如今个人在团队中创造的价值早已超过团队。当员工个人创造的价值超越团队,管理方式和制度跟不上,员工就不会再将创新贡献给企业,此时是员工选择企业,他可以自己创业。

16.4.6. 为什么企业转型如此难?

在企业生命周期中,发展期、成长期、可以1~100的创新,成熟期可以做微创新,那么进入衰退期必须是0~1的颠覆式创新,才能挽救该企业。此时面临更大的挑战,例如资金、资源、技术、人才梯队各种条件制约。

一个人做出改变是很难的,一家公司是由许多人组成的,是一群人要做出改变,能随市场动态做出改变的公司是极少数的。这需要股东的信任,董事会的支持,一个极强领导里的CEO,同时改变就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阻力。

这类似晚清,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大清朝的问题,也想改变,光绪皇帝也支持,可是一旦触及到多方利益,改革就无法推行下去,既得利益者宁可看着大清灭亡,也不改革触及到自身的利益。

没有传统的行业,只有传统的人,阻碍企业转型的根源还是“人”。

16.4.7. 为什么家族企业难传承?

为什么中国家族企业过不了三代?

中国企业不用说三代,两代都极其艰难,为什么呢?

首先中国企业创建的都是些什么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创业者多是的没有受过很好教育,学历不高的一代人,但他们是具有经商天赋的一代人。除了学历不高其余都高,他们具备了高智商,高情商,高财商,高胆商……

从87年改革开放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年中,就如三国群雄逐鹿,时势造英雄,第一代企业家崛起。

为什么第二代就不行了呢?

16.4.7.1. 教育问题

我认为主要也是教育问题,第一代人主要是靠天赋加上后天学习成就了他们辉煌的业绩。但没有一个企业家敢让自己的子女重走一次自己的路。

由于第一代企业家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他们为子女提供了最好的教育环境,但是他们是照打工者去教育的,而不是按照守业者去教育的。所以他们子女去企业打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做接班人就不合格了,只有少数后知后觉的子女能发现自己的问题。

他们都犯了一个相同的错误,他们不知道学习跟学历关系,学历跟学识的关系,上学跟读书的关系。

上学不等于读书,知识的构成 20%来自院校,80%来自社会。读教科书不算读书。

学习不等于读书,学习的渠道多种多样,读书仅是其中一种,且速度慢,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除了读书之外网络和多媒体资源都是学习渠道。

学历不等于学识,博士等于深士,高学历是是面向微观领域,解决特定领域,特定问题而存在的。而经营企业,管理一个企业则需要学识渊博,掌握各种领域的跨界知识。

学识不等于能力,实际操作的落地能力

16.4.7.2. 迷信制度

从秦始皇开始,几乎我们所有朝代都会为他们的后代设计一个制度,以求能够万世一系。经过统计发现,每个朝代都没能延续300年,当然有很多其他因素,这里仅仅谈的是制度设计。

我们看清宫剧常常能听到一句话“这里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不能改”。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之后清朝便开始走下坡路,老祖宗的办法行不通了。

电视剧《乔家大院》、《走西口》中几个大户人家,她们祖上都是做生意的,做生意赚到钱之后他们的做法就是买房置地,将周边数公里的土地买下来,做地主。让他们后代以收租方式生活,这样是风险最小的。

我2020年去甘肃青海大环线自驾游,住在一家民宿,老板人很好,很热心,就跟攀谈起来,他早年在云南缅甸等地做玉石生意,赚了很多钱,现在老了干不动了。他有一个儿子,儿子不争气,虽不争气,但人老是,没有不良谥号,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无法接他的班。于是他在云南买了一块地,建起了民宿给孩子经营。他是生意人,很清楚民宿投资回报比,短时间根本不赚钱,回收成本需要很多年,他所做的一切是给孩子未来铺路。

我们中国的家族企业管理者也是如此,总想创造一种企业稳定的运作制度和一套接班子,然后交给自己的子女,按这套流程运营公司,并相信这是最保险的。

16.4.8. 企业的生存之道是创新

企业生存之道是创新,而不是管理。即创新 > 管理,停滞创新企业都无一例外的走向没落。随便翻开一本管理类书籍,里面所列举的那些卓越企业,如今都如流星般陨落。

很多企业直到倒闭前的那一刻,企业还是健康的,问题出在创新上,产品无法与时俱进,时代不再需要该产品了。例如倒闭柯达公司,市场不再需要胶卷了。

  • 日本佳能、尼康干掉了柯达。
  • 苹果、安卓干掉了诺基亚。
  • 华为干掉了朗讯。
  • Intel 干掉了 Sun,IBM
  • 特斯拉干掉所有车企
  • 拼多多干掉淘宝和京东
  • 网约车干掉出租车
  • 抖音干掉了视频网站

我们看这些倒闭或者没落的企业:

  • 管理上有问题吗?没有任何问题
  • 产品质量有问题吗?没有问题
  • 市场渠道有问题吗?没有问题
  • 售前/售后有问题吗?没有问题
  • 客服有问题吗?也没有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其他企业收购即将倒闭的企业,此前我想不通,要这样的企业有什么用?一个破产的企业有什么价值?现在我想通了,企业没有问题,只要收购后,进行重组,及时调整战略,就能立即创造价值。

16.4.9. 深耕一个行业,还是多领域尝试?

对于企业深耕一个行业,还是多领域尝试呢?

保持基业长青,需要追逐风口,如今没有哪个行业可以做一辈子,通常3-5年就要调整一次企业的方向。

企业经营方向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I型,T型,X型,三种类型简称ITX。

“I” 型企业. “I” 型企业深耕垂直领域。I型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例如人口红利消失,产业转移,城市转型,新冠疫情来临等等,对于I型企业是致命打击。“I” 型企业还有另一种做法是水平扩展。做全产业闭环生态,形成垄断,在上游,中游,下游均有定价权。

“T”型企业. T型企业要立足一个行业,然后不断尝试其他行业,这样可以避免风险。

"X" 型企业. X 型企业就更稳健,多领域发展,抗风险能力最强。

哈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在他的著作《创新三部曲》中对创新做出了系统性诠释。他所强调的创新,不在于技术进步,更不在于科学发现,而是对市场变迁的主动响应。

创新者的窘境在于管理者犯了南辕北辙或者固步自封的错误,市场的变化导致其原有的护城河失去价值。 [7]



[7] 《价值》 作者: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