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专栏 |
深圳数字中继,大家亲切地称呼为SZ790,这个名字来自中继频率 439.790,这是深圳首次架设数字实验中继使用的频率。后来成为了中心站的频率,摩托罗拉DMR数字中继联网将中继定义为Master 主站 和 Slave 从站。 Master 就是中心站,周边的从站 Slave 全部链接到 Master 主站,形成 DMR 中继网。
记得那是一天下午,具体日期记不清了,BG7IVP和BH7IGY 带了一台摩托罗拉XiR R8200中继来我办公室,因为架设主站需要公网IP,这手里有这个资源,我们计划是使用我这边的公网IP地址将R8200 设置成 Master 主站,然后 BG7IVQ 把深圳另一个区域的 XiR R3200 中继 Slave 从站连接到我这边的 Master 主站。我跟 BG7IVP和BH7IGY聊了一会,把方案过了一遍,他们就离开了。
下班后,就开始跟 BG7IVQ 开始调试,遇到一些小麻烦,主要是当时没有资料,只能靠理解,最终 Master 主站 与 两个 Slave 从站成功连接。一下看到三部中继连到一起,当时太兴奋了,这是深圳业余无线电划时代的一刻。从此我们将进入网络时代,全乎,组呼,个呼,漫游,投票,短信…… 等等都会实现的。
XiR R8200 中继放在我的办公室一直开着,它只作为一个服务器使用,当时没有给它接天线,连接了一个电阻负载。有了这个Master 主站服务器,另外深圳两个区的 Slave 从站实现了夸地域链路通信,在此前夸区通信需要Echolink,YY一类的技术,稳定性极差,需要经常维护。
宝安(Slave) —> Master (主站服务器) <— 罗湖(Slave)
原生的 DMR 网络的用户体验是Echolink等技术无法比拟的。
此次试验完美告终,一周之后,BG7IVP 和 BH7IGY 来我的办公室,把XiR R8200 中继拿走,给它安排个新家,地点是坂田。
坂田中继是 438.850MHz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及,我跟BG7IVQ在银湖山骑车时,主要使用该中继通联。现在把它升级成数字中继,架台的当天来了不少Ham,很多Ham只是在每年一度的年会上见过,从来没有通联过,因为在此之前模拟中继没有联网,大家没有机会遇到,这次DMR并网,解决了大鹏,盐田火腿跟宝安的通联问题。
坂田位置并好,高度有限,仅能覆盖龙华,布吉,观澜。当时选择坂田仅仅是因为哪里连接网络方便,适合架设主站。后面BG7IVP又找到更好的位置,同时有找到另一个联网解决方案,微波对射技术,我跟BG7IVQ,BH7IGY想出了OpenVPN方案,微波对射+OpenVPN 两种技术可以解决各种复杂的联网需求。
新的中继位置选址在福田和南山的交汇处,海拔400多米,作为中心站主站,频率定义为 438.460MHz。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宝安机场附近的从站通过微波对射技术与中心站 438.460 连接。我们分成两队人马,我跟BG7IVQ负责中心站,BG7IVP负责宝安机场那边的从站。
主站中继的架设很顺利,对于我们来说已经驾轻就熟,微波对射一直连接不上,BG7IVQ反复在铁塔上爬上爬下,调整水平方向,仰角以及极化方向,我在地面使用笔记本观察调整结果,始终没有信号。在制定方案的时候,我们反复演练过,从地图和GPS上算出水平和仰角参数,实际操作中从理论到经验,真是不做不知道。就在我们要放弃打道回府的时候,突然从我的XiR P8668 中传来机场方向 BG7IVQ的语音。BG7IVQ也来劲,两边不断微调微波蝶形天线的角度,最终信号维持在80%,已经想当不错了。BG7IVQ从铁塔上下来喝了口水,又爬到铁塔上调整,最终信号调整到95-98%左右。系统稳定后,我们两边通联了一段时间,确认稳定后离开。一路上两边保持通联,没有想到微波对射方案如此稳定。
后面其他从站逐步通过OpenVPN接入,BH7IGY 准备了很多淘汰的路由器,重新刷了OpenWRT固件,内置集成OpenVPN,这样从站只需要使用这个路由器就很容易接入到主站。最多的时候有5/6台中继接入到主站,东部覆盖到惠州,西部覆盖到珠海,背部覆盖到罗浮山,南面覆盖香港,最终实现覆盖珠三角大湾区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