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杂文 | Github | 知乎专栏 | Facebook | Linkedin | Youtube | 打赏(Donations) | About
知乎专栏

3.3. 认识自己的差距

你是否意识到自己与周围人之间差距?

反思了一下,职场这么多年,为什么有些人原地踏步,有些人突飞猛进。

对于很多人来说,考上大学是他人生的巅峰,但从此就开始走下坡路。

毕业进入社会这种差距就不经意间开始拉开了。

从对同事的观察中,对工作的反应,反馈等等,就已经能看到他未来10年20年后的样子。

3.3.1. 认识不到差距

每天相处8小时以上,在一起工作,一起吃午饭,你认为你跟同事的差距是什么?

很少人会认识到这点,你去试问一下周围的同事,绝大多数会说没有差距。

事实上差距相当大,因为每个人都有多面性,不同的面呈现给不同圈子,所以你看到的同事是他职场中的一面而已。

"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模型,它告诉了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既要关注他的显性因素,更要关注他的隐性因素。

通常我们只能看到身边人的显性部分,而一个人的成功更多是他隐性因素所决定的。

记住!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3.3.2. 出现幻觉

奢侈品专柜的柜姐工作时间长了,他就误认为自己是上层社会的人。

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一个朋友开着雷克萨斯LX570去一个住在深圳的豪宅小区的朋友家做客,在等待外来车辆报备的时候,保安跟他聊起了越野车,听他吧啦吧啦吧啦吧啦......朋友以为他也是玩越野的,后来保安说越野还得奔驰大G,他的车不行@##¥%,最后朋友问他,你开什么车?他说:我没车。

这就是一种幻觉或错觉,这名保安长期在豪宅区工作,偶尔也帮业主挪挪车,就以为自己属于这个圈层了。

有时候我们与身边人的差距就像保安和业主之间的差距一样,我们却认识不到差距,感觉不到差距。

例如:没钱人告诉有钱人如何投资和理财,没车的人告诉有人的人怎么选车,没房的人告诉有房的人怎么选房。

最让我们产生幻觉的学历,我们认为我们拥有同样学历,就应该拥有同样的能力。事实告诉我们虽然我们拥有相同的学历背景甚至可能是同学关系,但是相比之下,却是两个落差极大的人生。

学历的幻觉来自理工科,因为完成理工科的学业后就可以找对口工作,短期之内看不出人与人的差距。而文科和艺术类高度依赖创作和创意的学科,可以立即看到人与人的差距的,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3.3.3. 你被超圈了

比认识不到差距更可怕的是,你被超圈了。

超你一圈甚至数圈后又和你相遇,你却什么也没有发觉。

当你发现你跟同事间的差距时,选择性视而不见。

或看到如此大的差距,望尘莫及,最终放弃追赶。

3.3.4. 跳不出思维格局

学历限制了你的想象力,从你高考报志愿的那一刻,你就选择了一个领域,你所在的领域可能是专家,但是领域意外可能你认知为零。

专业限制了你的想象力,专业让你坐井观天,你只能看到你专业的领域那片天空。专业会形成防火墙效应,护城河效应,专业被专业所限制。无法做到跳入,跳出的去思考。

我们常常听到专业人士听非专业人士的意见,专业人士会说

  • 那不可能
  • 那行不通
  • 怎么可能

即使你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可能也仅仅是工作上的(技术上的,业务上的)

实际上你的差距是境界上的差距,是对人生的感悟,思维格局上的差异。

3.3.5. 你的终点是别人的起点

跟一个朋友聊天,朋友刚刚跳槽到新公司,离职的那天,原公司的很多同事替她离开惋惜,羡慕她的工作。

她原公司的同事没有意识到,他门羡慕的岗位(我朋友)是他门人生的终点。对于我的朋友来说,那个岗位是她的起点,离开舒适区到新的公司接受挑战,有更好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3.3.6. 差距是如何形成的

你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平庸的?

3.3.6.1. 前半生

小时候:你现在就是上学,什么都不要想,考上大学就好了。

考上大学以后,你的老师有跟你讲:把大学课程弄好,能毕业就可以了,其他你什么都不要管。

等你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无数烦恼,工作,恋爱,买房,买车,生孩子,学位......

无情的社会让你的梦想破灭。

3.3.6.2. 后半生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取决于工作和睡觉之外的8小时。

人的一生中,1/3的时间在睡觉,1/3 的时间在工作,剩余1/3的时间是可支配时间。就是说你的同事在睡觉,你也在睡觉,你的同时在工作,你也在工作。

人与人所产生的差距(在智商和教育背景相同的情况下),就是因为剩余(1/3)可以支配时间造成的。

沉浸在任何一个领域学习 10000 小时,你就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

别人在努力,你在玩,差距就是这样形成的。真正拉开你与周围人之间差距的,是自学能力。

3.3.6.3. 知识构成

知识构成,20%的知识来自学校(系统学习),80%的知识来自社会(碎片化学习)。

普通人获取知识的方式主要是学校,老师和统一的课本。同样的模式灌输给千千万万的学生,学校是流水线式的教出同样的学生。你学到的知识,别人也学到了。

人与人的差距就是从社会渠道获得的80%知识,这80%的知识来个各种渠道,读书只是其中之一,可能有人苦苦摸索出来的,从电视上看来的,有些饭局上听来的,有些是喝茶聊天交流出来的,有些是父辈言传身教得来......

你必须对这个世界持续保持好奇心,并积极探索新知识,因为这个世界是在持续变化的,知识是迭代的,会过时的,学校只负责教育下一代,教育下一代解决不了成年人的无知问题。

3.3.6.4. 人与人的差距是「软件」还是「硬件」造成的?

我起初认为是「软件」造成,现在认为是「硬件」造成的。

什么是软件:我们接受几乎同质化的教育,即我们的大脑中安装了相差无几的知识软体。这些软件就相当于出厂设置,后期可以自行升级(自学)

什么是硬件:硬件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基因」,人体可以看作一个大型蛋白质构成的生物型计算机,有些人出生基因就注定了是i7级别的,更多人则是i5级别的,少部分人是i9级别的我们成为天才,还有天生有有缺陷就是i3级别。

我们从两个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

  1. 垂直视角:不同学历确实反映了人与人的差距。
  2. 水平视角:但是我们横向比较后,就觉得有问题了。

相同学历下,并且家境相同,人与人的差距也是如此巨大。一部分人实现了阶层跃迁,更多的人是贴着白领标签的社会底层人。

所以我得出是【硬件】造成的,相同学历下,大家的大脑里面都安装了相同的软件,虽然有些人后面会自己升级完善这个软件,但毕竟是少数人。

造成人与人差距的就是大脑硬件的性能,如同CPU的性能一样。

例如下棋,大脑硬件性能强的人,瞬间可以运算出整个棋盘的棋子行走步骤,而大脑硬件性能差的人,只能算出几步,更差的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临时决定下一步。

所以,大脑硬件强的人,看到商业模式,可以理解推导是否可行,在股市能做出更多的预判,体现在对未来的预判,和解决问题时能想到多少种方式方法。快速完成碎片/规则数据的输出、处理和输出。

大脑硬件弱的人,对未来没有预判能力,无法预测事件的发展,也无法做出及时应对。

你跟柯洁,李世石脑子里安装了同一套围棋规则(软件),你就是下不过他们,为什么?他们能在一秒内穷尽棋盘上的所有可能。他们的大脑是i9 CPU,你的大脑是 i5 CPU

无论后天采用何种教育(鸡娃教育,衡水模式),都无法突破硬件天花板,所谓衡水模式,他们是采用了一种筛选手段(说白了就是生源),尽量录取 i7 和 i9 学员重点培养,作为榜样,再录取大量i5/i3学员用前面的榜样给他们洗脑,割他们父母的韭菜。

为什么不同级别硬件的人能成为同学?而不是被筛选下去?

我们的应试教育更考察硬件的内存,存储密集型人才被筛选后分在了一组。

3.3.7. 怎样做出改变?

人与人的差距体现在三个方面:

  1. 认知的差距
  2. 行动力的差距
  3. 坚持和韧性的差距

认清自己,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估:

  1. 天赋,看自己擅长什么?
  2. 兴趣,看自己喜欢什么?
  3. 性格,看自己适合什么?
  4. 能力,看自己胜任什么?
  5. 价值观,看自己重视什么?

3.3.7.1. 认知的差距

毫无疑问认知的差距是最大的,能意识到自己不知道的人不多,更多的人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3.3.7.2. 行动力的差距

行动力的差距,这是关键,如果悟性差一点没关系,得行动不是想,知行合一很难,觉得自己知道,实际行动南辕北辙。

例如减肥、都知道要管住嘴迈开腿,实际能做到的已经不再担心减肥这个问题!不管目标多大,需要一步一步才能到终点!

3.3.7.3. 坚持和韧性

实际就是长时间的努力、百折不挠,时间将会回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