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杂文 | Github | 知乎专栏 | Facebook | Linkedin | Youtube | 打赏(Donations) | About
知乎专栏

17.14. 是什么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17.14.1. 专业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大家还记得2007年,iPhone刚推出的时候,大家是怎么评价iPhone的吗? [9]

彭博社: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移动行业主要竞争者完全不必对这一产品的到来感到紧张,不要认为iPhone会对它们的业务构成威胁。

PC Magazine:iPhone缺陷很多,也许一开始的销量会很不错,但随后就将出现下滑。

知名分析师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iPhone将是业界的重磅,该产品销量将稳步增长,并在2009年突破4500万部大关。

Market Watch:苹果需要准备多款手机以保持自家手机同市场保持一致,否则iPhone将在三个月内面临失败。

韦德布什·摩根证券(Wedbush Morgan Securities):iPhone面对任天堂DS等诸多移动游戏设备时将不具备任何竞争力。

iSuppli:苹果将在未来下调iPhone零售价格。

Capital集团(Capital Group):摩托罗拉RAZR是一款伟大的手机,价格诱人,iPhone完全不是它的对手。

《商业周刊》:iPhone不会对黑莓(Black Berry)构成威胁。

RIM公司CEO吉姆·贝尔斯利(Jim Balsillie):iPhone对我们业务的影响微乎其微。

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iPhone没有获得重大的市场份额的机会,完全没有机会。苹果可能会赚很多钱,但如果仔细研究拥有13亿部销售量的手机市场,我相信微软在其中的比例会达到60%~70%甚至80%,但苹果也许只有2%或3%。

微软高级营销总监里查德·斯普雷格(Richar dSprague):我不相信iPhone符合这些华丽的宣传辞藻。记住我的话,并且在两年之后再回来看看我的预言是否准确:我预计苹果iPhone在2008年销售量不可能达到乔布斯所预测的1000万部。 今天再回顾这些话的时候,他们听上去是多么愚蠢和无知。可是,在当时,你保证你不会也有一样的看法吗?

我想这就是“专业限制了你的想象力”,专业让你坐井观天,你只能看到你专业的领域那片天空。

大前研一在《创新者的思考》一书中调侃松下、雅马哈、本田老板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没有受过教育。

专业会形成防火墙效应,护城河效应,专业被专业所限制。无法做到跳入,跳出的去思考。我们常常听到专业人士听非专业人士的意见,专业人士会说:

  1. 那不可能
  2. 那行不通
  3. 怎么可能

行业的颠覆者往往是外行,外行不会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

17.14.2. 经验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什么是经验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我们常常听到《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我也写过一篇文章《专业限制了你的想象力》,现在我必须再写一篇《经验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电脑要关机

电脑是不需要关机的,尤其是笔记本电脑,使用完合上屏幕放在那里就可以。电脑会进入睡眠状态,再次打开的时候保持原有状态,可以马上进入工作状态。跟手机熄灭屏幕是一个道理,台式机也是如此。

关于厨余垃圾处理器故事

昨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关于厨余垃圾处理器的使用经验和心得分享,这是我使用厨余垃圾处理器两年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我将这边文章发送到朋友圈中,在群里推荐朋友们安装这个厨房电器。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东西会堵塞下水道,例如他们认为中餐中油脂比较多容易粘附在下水管壁上,最终导致下水道堵塞,经验来自吸油烟机。持这种经验的人至少有5人,还建议其他人不要购买和安装厨余垃圾处理器。还有人认为残渣会堵塞下水道水管,持这种看法的人也不下3-5位。还有人说外国都禁用了这个厨房电器,中国很多城市也不允许安装。大家都纷纷发表各自意见。还好我遇到了另一位安装了厨余垃圾处理器的人,但是在我们两人都劝说下,还是没有占到上风,最终我们决定不再讨论这个话题。

铁锅炖鸡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女儿看到妈妈做鸡肉,于是问妈妈:为什么要把鸡切成几块? 妈妈回答说:外婆一直是这样做鸡肉的。女儿跑去找外婆,问外婆为什么要把鸡切成几块,为什么不整只来做? 外婆说:那是因为锅太小啊,我们以前在农村用大铁锅,是整只鸡放进去的。

举一个关于买车的例子

我向朋友推荐买车的时候,他们会说:我不买车,买车停车不方便,开车累,上路就堵车。你你看现在公交地铁多方便,还有网约车,去个菜市场能开车吗? 我认识的人中确实有些每天打网约车上下班的。

我年轻时,没有车之前也,这曾经持这种类似结论。当我有汽车后,发现汽车的种种优势,之前的观点很幼稚。问问你身边的车主还会不会持有那种观点。

首先你没有车,你就根本想象不出来汽车的优势,有车和没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以过往经验,推理判断得出的结论,并不可靠。因为没车,看到的只能是用车的烦恼。从没有使用过「厨余垃圾处理器」,通过经验推理,确敢断定他一定会堵塞下水道,结论是不能使用这个厨房电器。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产品经理想不到吗?售后不会向厂家反馈吗?厂家的研发解决不了吗?

再举一个厕纸的例子

都2020年了,还有很多家庭或公司在卫生间里面放置纸篓,用于投放用过的厕纸。

经验告诉他们,厕纸会堵塞马桶。

厕纸堵塞马桶究其原因,是因为之前的下水管道材料是铸铁铸成的,约一米长,直接10公分左右,一节一节连接起来。一是连接接缝多,二是铸铁管道壁粗糙,经过腐蚀后更容易挂壁,所以才会出现堵塞马桶的情况。现在的管道都是PVC管,内壁光滑,接缝少,不会腐蚀。另外厕纸柔软,遇水即化。

无论是管道还是厕纸的设计都是符合直接冲走的,但是人们的观念无法改变。

总结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时候我们不去思考,相信哪些传承的经验。

有时我们甚至欺骗自己,强迫自己去相信自己认知。例如中国传统武术,现在的科学训练,科学营养饮食,科学的力学分析….. 传统武术不可能打败现代搏击。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相信中国武术能打败自由搏击。

汽车圈普遍存在的现象

  1. 开奔驰,坐宝马
  2. 德国车皮厚安全
  3. 日本车省油但不安全
  4. 沃尔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
  5. 奥迪的Quattro全时四驱是宇宙中最牛的四驱系统
  6. BBA是第一梯队,雷克萨斯,凯迪拉克,英菲尼迪... 第二梯队,第二梯队永远无法超越第一梯队。

我同事看到我买了SONY降噪耳机,就说:“你怎么不买BOSE啊”?在他的认知里BOSE是降噪耳机的发明者,没人任何企业能超越BOSE的降噪技术。

这种情节害了中国3000年,直到鸦片战争爆发,才发现老祖的东西不管用了。可是最近几年这种情节又有爆发之势。

你是否有这种情节,XXX公司有300年的历史,他的产品一定好。

17.14.3. 阶层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在知乎上有人为:“产品经理如何提升自己?” 我思索之后写下了下面这段文字。

产品经理设计不出他认知之上的产品,这就跟农民认为皇帝使用金扁担每日挑水喝一样,产品经理的生活品质,所处的社会阶层决定了他的思维上线,即「阶层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为啥小米做不出高端手机?华为高端手机大家并不买账?

身在社会底层的产品经理是设计不出给上层人使用的产品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西方奢饰品品牌要求他的员工半买半送的使用自己的产品,一个奢饰品销售人员自己都没有用过该产品,如何给客户介绍呢?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认知是随着消费层次提高而提高的》,没有车的人是无法想象有车族的生活的,他们会想到无数种用车的烦恼,如开车不如乘坐公交方便,停车难找不到停车位等等。他们想不到有车的便利。

有时我们认为是技术思维所致,故一再强调用户思维,可产品经理是存在社会圈层和认知局限的,去思考不属于自己阶层的生活方式就如同农民臆想紫禁城内的生活方式一样。这就是为啥多个厂商推出折叠屏手机,销量却屈指可数。是技术不成熟吗?有一定因素,但我认为主要因素是产品的用户定位出了问题。我在《折叠屏手机是智商税吗?你怎么看待?》一文中做了详细的阐述。

苹果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苹果公司的产品经理是全世界最优秀人才的集合,他们身处上层社会,生活在上层社会的人是可以向下兼容的,或者说他们是从底层走出来的人,他们不会因阶层限制他们的想象力。

其次苹果公司为他们提供最优质办公环境,提供的薪水足够让他的员工过上品质生活,出差标配五星级标准。

我们吧产品设计分成四个层次,分别是:好实用,好漂亮,好难忘,好温暖。国产产品更多是「好实用」这个词,而苹果的产品具备「好漂亮」,「好难忘」,「好温暖」。

17.14.4. 归根结底「经验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实则是认知的问题

年纪越大,认知能力越差,认知水平越低,人越固执。

认知能力(cognitiveabilities,cognitiveability);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的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人的认知能力与人的认识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认知是人的认识过程的一种产物。一般说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联想、思考)等都是认识活动。认识过程是主观客观化的过程,即主观反映客观,使客观表现在主观中。



[9] 刘润《互联网+:小米案例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