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 杂文 | Github | 知乎专栏 | Facebook | Linkedin | Youtube | 打赏(Donations) | About
知乎专栏

4.3. 个人能力大于团队力量

从前个人在集体面前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个人离职对企业影响微乎其微。很多企业更趋向打造一个平台,让单个员工的影响降到最低。时代变了,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即使是传统行业也在不断变化,企业不进步就等于在倒退。

现代企业更突出个人能力,一名优秀员工能决定一家公司的生死命运,一条产品线的成败,一个片区的市场得失。

4.3.1. 公司对员工强势关系,正在被打破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老板吐槽,说他招聘了一个95后业务员,谈好薪资待遇和提成之后入职,负责电商选品工作,工作他干得不错,业绩非常好。 突然某一天他发现该员工与多家同行和竞争对手也存在业务往来,于是老板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

老板以为他会像从前的老员工一样,紧张,认错,保证下次不会再犯。出乎老板意料的是,该员工说话振振有词。首先市场这么大,一家公司根本做不完。其次是与其他公司来往也未损伤本公司的利益。最后如果公司接受不了,可以随时辞退他。此时老板进退两难,辞退他的公司将面临巨额损失,短期找不到可替代的人。

你是否意识到如今管理学发展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管理学仍然停滞在对组织形式的管理上,这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企业管理需求。

以前公司是强势一方,员工是被动一方,公司的任何规章制度员工必须遵守。如今公司跟员工的关系是双向选择,双方是平等的。上面讲的业务员选品渠道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有一套自己的选品逻辑,两项技能便可以摆脱公司的掌控,此时甚至员工是强势一方。虽然与竞品合作涉及违法,面对利益诱惑,经过博弈之后仍然会选择“干”。

矛盾的根源是员工很清楚他自己的价值以及能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公司无法给他提供对等的价值交换。最终结果一定是该员工辞职,成立公司,专门做选品的服务公司。

4.3.2. 从0~1比从1~100更重要

一个创意,一个策划,一个方案,一个点子所创造的价值,可能是一个团队干十年,二十年都达不到成绩。

个人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此前更多是管理层,现在可能中层,甚至基层管理人员都能影响一个公司的命运。

在企业快速增长,闪电式扩张的过程中,个人的作用大于团队的作用,甚至团队是微不足道的。从前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在要改为铁打的将军,流水的营盘,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没团队可以招,团队不行可以换。

人才干的是从0到1的工作,团队干的是从1到100的工作。没有从0到1,就没有后面的从1到100。

4.3.3. 从服务于团队到团队伺候一个人

此前员工只是团队中的一颗螺丝钉,个人服务于团队,团队执行高层的战略规划。

如今大不同,可能是一个团队围着一个人服务,例如直播,自媒体领域。

4.3.4. 员工的觉醒

举一个例子,你还看电视吗?为什么新闻评论,财经评论节目质量越做越差?

这种节目在电视台是一个部门,有一组人马:灯光师、摄影师、音响师、化妆师、视频剪辑师、字幕组、主持人、撰稿人、审核……。在以前这是一个好工作,能进入这个团队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撰稿人会每天写一篇发言稿(像老黄牛一样干活),主持人通过提词器将其播讲出来(主持人除了身材好,长得漂亮,啥也不懂,她都理解不了自己在念写什么),这种操作持续近20多年,因为媒体只有官媒一个渠道,所以想发声,想露脸就只能从事这个工作,同时拿着百年不变的工资。

在电视台做久了,人们越来越清醒,自己能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电视台这个平台,有些岗位是不能从事副业的,例如新闻联播主持人带有政治标签,他们不能从事社会经济活动。但是离开了电视台的个平台,自己什么也不是。

自媒体出现后,给了所有传媒人一次机会,人人都能成为自媒体,不甘愿被埋没的能人开始跃跃欲试,他们纷纷辞掉电视台工作,加入到自媒体创业大军。 一部手机,一台笔记本电脑,自己写稿,自己制作,自己播,从幕后走向前台,自媒体给了他们人生的第二次机会。

现在越来越多员工意识到自己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企业提供的薪水,员工清醒的认识扫,打工知识用自己的时间和身体健康换取微薄的收入,用自身价值与其换微博的工资,不如自己单干。

4.3.5. 老板的格局就比员工大吗?

为什么很多公司在苦苦的挣扎中前行,只能赚点辛苦钱?在我看来,老板跟员工知识社会分工角色的不同,多数老板并不比员工格局大。

这也是很多公司做不大的原因

  1. 不懂分享
  2. 招聘犹犹豫豫
  3. 人才性价比
  4. 只讲付出
  5. 追求加班
  6. 留不住人才

员工的出走很多情况是老板没有处理好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例如仍然是平台思维,没有意识到时代浪潮,当一个员工已经影响到公司业务,决定公司生死的时刻,你还在谈情怀,画大饼。

抢走你优秀员工的不一定是竞争对手,还可能是风险投资机构。当年雷军作为天使投资人,为了说服一个世界500高管来小米,他可以连续半个月,天天请对方吃饭,每天聊到晚上十点钟。

你的员工去了竞争对手公司,最多是薪水 Double,且竞争对手跟你一样,一般很难给出这样的薪酬。但是跟着雷军是建立小米帝国,这种诱惑很难拒绝。谷歌公司创始人更是公开直言,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微软,我们的竞争对手是NASA!因为对星空的探索这个梦想使得NASA吸引了世界上很多的优秀科学家,所以NASA是我的大竞争对手。

4.3.6. 平台已死,员工即是合伙人

再一味强调打造平台,说明你已经落伍,如果思维不做出改变,终将被时代淘汰。

很多老板常常抱怨员工:“打工的心态,态度有问题……”,事实上,你把他当员工,他把你当老板。这种雇佣关系,你要求的太多。让员工付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是,让员工成为合伙人。

很多优秀员工会离职选择自己创业,可能是平台限制了的发展,更多是因为他创造的价值与回报不成正比。这种情况可能在 2010年以前还是合理的,员工与企业是雇佣关系,员工创造的价值理应全部属于公司,同时公司给与员工一定的报酬。

随着风险投资进入中国,深耕多年投行领域,到了2010这个领域已经非常成熟。此前即使员工意识到自己创造的价值与回报不成正比,因为创业门槛较高,员工就此打消单干的念头。现在只要你有想法,想法合理,想法能说通,想法短期得到证实,很容易拿到天使投资。

即使员工不创业,就职于其他公司,结局可能是双输。我身边有多起案例。

A公司拒绝B员工的加薪,B员工跳槽到了C公司,C公司给了B员工Double薪水。短期来看B员工赢了。

但是B员工在C公司,没有能让他展示100%能力的平台。B员工基本没有提升,虽然业绩也在快速增长,但不是指数级的。

A公司失去了B员工,业绩损失,经过一段时间恢复了业绩。但此后业绩虽有增长,但及其缓慢。长期来看A公司输了。

如果B员工留在公司A公司,为A公司创造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这才是双赢。

这即是职场上的博弈,也是职场版囚徒困境。

4.3.7. 用利益留住员工

留住人才的最佳手段是利益捆绑:下策是涨工资,中策是给分红,上策是发股份。 [4]

通过股权设计,让员工变成股东,变成公司的主人,他们的主人翁精神也会自动产生。



[4] 《股权一本通:股权分配+激励+融资+转让实操》 全联军